发展自主汽车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抓手

2016年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欣欣向荣的一年,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,同比增长20.5%,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。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,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汽车业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自主品牌汽车将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一、振兴实体经济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题

如何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?按照中央的说法,“稳”是主基调,主线是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。去年中央提出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特别强调要去产能,今年这些工作还将继续深入和扩展。那么,今年会提出什么样的主题?笔者个人理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“振兴实体经济”,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延续下来就是要提升满足需求的能力。

去年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,在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下,去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。今年,“振兴实体经济”将成为新的重大任务。这个任务的抓手就在于那些有技术含量、有基础能力、有发展空间的产业,也就是增强和国家安全、国计民生、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的产业的保障。这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做强是一大利好,所以振兴实体经济有利于自主品牌汽车发展,汽车人可以有所作为。

当前,想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应对好三个问题。一是要应对经济新常态,增强新动能,保持发展的动力。这个动力必须是实打实的,绝不是虚的光靠嘴上说说,而要有切实的力量。二是要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,从长期来看,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将成为动力减弱、需求减少等诸多问题的潜在隐患。三是要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。

那么,怎样才能真正振兴实体经济?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三个词组,分别是自主发展、创新驱动、超越引领,只有自主、创新、超越,才能够把实体经济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。

二、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有了“势”

回顾2016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,可以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。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,那就是“势”,其含义包括蓄势待发、乘势而上、势不可挡等。“势”其实也是一种能量。在物理学上,势能是从别的能量上转化而来的,积蓄提升起来后成为势能,势能再释放或转化出去变成动能、热能等其他能量。

目前,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有了“势”,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发展阶段,笔者对其前景非常乐观,这个乐观基于以下五点。第一,自主品牌汽车已有了一定规模和体系。第二,自主品牌汽车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资本。第三,已有了部分具有实力的自主品牌车企和成熟的市场。第四,我国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有了战略和政策,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的战略为“汽车社会和谐发展战略”,力图把产业和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,创建包括文明、和谐、共享、创新的理想产业及社会生态。第五,自主品牌汽车有了一定的技术和合作。

必须看到,中国作为全球新车产销量第一大国,已成为跨国车企的必争之地,且中国市场是不可替代的。我国去年新车销量为2803万辆,“十三五”期间有可能突破3000万辆,而销量排名第二的美国去年只有1755万辆,排名第三的日本只有约500万辆。未来,自主品牌车企必须直面跨国公司的挑战,留给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。具体分析,自主品牌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。

第一,能力不足。这主要表现为满足高端需求的能力不足,体现在质量、品牌、先进技术研发等方面。而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中,表现为个性化、消费升级、消费模式创新等,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来互联网经济和新业态融合后,自主品牌车企能否比跨国公司更快地满足这些新需求?这是自主品牌的潜力所在,家电、手机等产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,汽车业也应该可以做到。

第二,横向联合不足。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在发展上还是“一家一户”,没有横向联合,一想到合作就去找外国人,这种情况要加以改变。自主品牌车企之间完全可以互相合作,既要有技术和研发上的合作,也要有产能和制造体系上的合作,更要有资本上的合作。既然能跟外国人合资,为什么不能跟自己人合资?这是自主品牌车企的弱点。

第三,在研发创新、人才资源整合上,和新兴产业融合不足。在互联网+时代,新业态层出不穷,行业之间的边界开始模糊,自主品牌车企在技术研发、人才引进、体系创新上需要拓宽思路,和更多的新兴产业融合,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。

第四,国企机制转换不够。汽车行业作为充分竞争的领域,其国企改革有很大的空间。目前国有自主汽车企业在体制、股权、公司内部治理方面改革动作较为缓慢,思想还不够解放,从而束缚了企业发展。

第五,淘汰落后不坚决。当前,汽车行业还有大量落后的东西占据着市场资源,产业结构调整受到各方面制约。如果不尽快淘汰落后,产业结构就无法升级。

但是总体而言,自主汽车已经有了足够的“势”,积蓄的能量未来通过努力能够释放出来。

三、政策将向更适应市场和趋势的方向转变

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过程中,政策发挥了很大作用,这是我国的制度优势,也是体制特点,但未来政策还需要改变,要更适应市场、适应趋势。具体看,主要将在四方面加以改变。

第一,投资和外资政策,主要体现为简政放权、扩大开放。前不久,国务院印发了《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(2016年本)》,汽车投资项目的核准权限有所下放。此外,严控新增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,这就是导向。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要体现原则,加强指导和监管。今年,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还要进行调整,汽车行业除了限制整车股比,其他的限制基本都取消了。从某种角度看,放开股比没有什么好担心的,当然整车股比还需要适当晚一些。所以,现在政策导向由扶持保护变成开放竞争,市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
国务院要求“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”,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核准了8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。这些企业虽然也有外资,但都是自主企业,都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研发机构、在中国注册品牌发展的企业,符合国家的导向,对此国家是支持鼓励的。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,我国没有必要过多依赖外资和国外技术。但也需要指出,对新能源汽车放宽准入并不等于降低标准,希望参与者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。

第二,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,支持政策非常给力,随着市场的成熟,车企应更多地重视非财税政策措施的作用。有人担心取消补贴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受到影响,笔者认为无需过虑。未来很多城市的公交车必须替换成新能源汽车,只有电动轻型物流车辆才能全天进城,这就是非财税政策措施。事实上,非财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培育作用比财税政策还要大,而且政府的引导作用体现得更充分。汽车企业在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,更要重视促进社会进步,即塑造健康、环保、公平、文明的环境。

第三,稳定市场有成效,小排量乘用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效果明显,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。今年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在适当调整后延续一年,主要是为了避免市场明显下滑。此外,去年底我国还出台了对超豪华小汽车加征10%消费税的政策,其积极意义在于加税是在消费环节征收的,而不是在生产环节征收,或将加快今后的税制改革。当前,车辆购置税的立法工作正在推进,能否使其更为合理也需要多方面共同研究。

第四,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的支持,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。振兴实体经济必须要有扶持政策,不能空谈,如今我国已成立了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,还有专项建设基金扶持,国家发改委会尽可能为有竞争力企业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多资源保障。

  • 分享:
  •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
温馨提示:以上车型配置及报价等信息由经销商提供,仅供购车参考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及合法性由经销商负责,进口车市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加本站相应文字链接,否则将视为非法转载的网站侵权行为,进口车市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相关阅读